4月2日下午,我校“长安大讲堂”第二场报告会在长安校区新勇学生活动中心举行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我院房喻教授作题为“创新驱动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:我的一些思考”的报告。我校副校长董治宝,党委常委、党委宣传部部长马晓云,我院党委书记高玲香、院长薛东及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出席了报告会。报告会由我校副校长董治宝主持。
房喻结合个人及团队实践经历,从教育和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报告。房喻指出人才培养要更加注重素养能力。他从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(GII,Global Innovation Index)谈起,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,我国教育的目标已逐步从培养人的“知识、见识”发展到培养人的“素养、能力”,在当前创新驱动背景下,要顺应国家需求,积极探索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人才培育创新模式,促使“会读书的人”成为“会创造的人”。他指出,在AI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背景下,教育的实现方式、教学的范式、教师的作用将发生极大改变乃至变革,他从学习和教育的角度,强调师范大学需适应变革,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,教师应注意从知识传授者转向能力引导者。房喻还以黄昆、袁隆平等学者的奉献精神为例,呼吁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价值观,建议通过课程设计传递价值观,避免培养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”。房喻强调科学研究要大力弘扬求真服务。他分享了《科学:无尽的前沿》等经典论著,介绍了谷歌、亚马逊、华为、比亚迪等企业的高研发投入和研究需求牵引的基础研究典范,强调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。他呼吁加大对“无用”科学的支持,关注量子科技、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,警惕“短视的实用主义”和“功利主义”。房喻还讲述了杨振宁、邓稼先、大隅良典、John Bannister Goodenough等国内外知名学者的事迹,鼓励青年学生要拥抱科技,勇于创新,仰望星空,求真创新,志存高远,敢为人先,要富有家国情怀和人类情怀,在从事学习研究的过程中,勇担历史使命,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之中。最后,房喻结合个人科研与实践经历,以自主研发的爆炸物探测仪、仿生光学材料为例,展示了所在团队的科学策略和价值观。会场气氛热烈,座无虚席。
“长安大讲堂”是我校面向全校师生开设的高规格高层次高水平的科技、文化、教育、艺术大讲堂。本次报告会由我校党委宣传部和我院共同承办,来自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、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、生命科学学院、计算机科学学院和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的师生及教务处、研究生院、科学技术处等学校职能部门的管理干部4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。


